我心裡的太陽

影評《我心裡的太陽》如何面對青春及性別的迷惘與成長?

🏆《我心裡的太陽》是日本新銳導演奧山大史的最新力作,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和酷兒棕櫚,並在2024年台北電影節上勇奪觀眾票選獎及評審團特別獎,成為年度小清新電影中的佳作之一。如今本作在CATCHPLAY+等串流平台上架啦,以下分享觀影重點↓

我心裡的太陽【劇情重點】 

  講述了一個不善於與人交流的少年拓也,在一次偶然中,他注意到花式滑冰女孩小櫻的優雅身姿,進而對滑冰產生興趣。他的熱情被小櫻的教練荒川發現,荒川決定指導他滑冰,並安排他和小櫻搭檔參加雙人滑冰比賽。隨著比賽的臨近,彼此的情感交織出一場青春期的成長與探索,最終在冰雪融化的春日中達到一個未完待續的開放式結局……。  

我心裡的太陽【觀影重點】

◼️ 導演奧山大史的鏡頭語言和基調

  本作展現了導演奧山大史極具個人風格的藝術手法,整部電影選擇以膠片質感呈現,賦予畫面柔和且略帶顆粒感的懷舊氣息,與故事的情感基調完美契合。北海道的雪景並不僅僅是自然背景,而是以精心設計的構圖與光影,成為角色情感變化的隱喻與延伸。從初雪覆蓋綠草的那一刻起,觀眾便被引入了一個純淨而孤寂的世界,白雪象徵著少年拓也內心的空白與渴望。滑冰場的場景設計以冷灰色調為主基調,讓角色的孤獨感更為突出,而當情感逐漸升溫時,場景中的光線則逐步變得溫暖,冰面上投射出的金色陽光,巧妙地暗示了角色關係的轉變與希望的出現。這種細膩的光影運用,不僅營造出夢幻的氛圍,更使得每一個場景都蘊含著情感層次,觀眾在視覺上得到的滿足,與內心的共鳴是同步的。

我心裡的太陽電影評價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場在結冰湖面上的滑冰戲,導演透過移動的鏡頭捕捉角色之間的互動,冰面上的反光、人物的影子與遠處的雪景交相輝映,構築出一幅流動的畫卷。這場戲中,拓也和荒川教練無憂無慮地滑行,而小櫻則站在遠處注視,這種視角設計不僅強化了角色之間的情感距離,也通過環境的自然美感,呈現出青春的純粹與不可言喻的曖昧。此外,導演對季節變化的細膩捕捉也令人印象深刻。從冬季的嚴寒到春天的解凍,雪景的逐漸消融象徵了角色的情感釋放與成長,而最終湖面上的冰化成平靜的水波時,故事也以一種不確定但充滿希望的方式結束,讓觀眾在視覺享受之外,也感受到時間流動與生命韻律的深意。

我心裡的太陽好看嗎

◼️ 貫穿劇情核心的歌詞與情感引導

  電影整體的情感基調柔和細膩,而音樂的加入不僅起到了氛圍塑造的作用,更成為了角色內心世界的隱喻與補充,讓觀眾感受到故事中流淌的青春情感。電影歌曲《My Sunshine》由日本民謠樂團Humbert Humbert創作,這首歌以溫暖且略帶憂傷的旋律貫穿全片,在片尾時更是與角色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當歌詞唱出「討厭的時候就說NO吧,喜歡的時候就直說喜歡」,拓也那份青澀的情感與躊躇瞬間浮現,讓觀眾不禁聯想到劇中他努力突破內向性格,勇敢追求內心渴望的成長歷程。這首主題曲的選擇不僅恰如其分地捕捉了角色情感的脈動,也讓觀眾帶著歌曲的餘韻走出影院,進一步延伸了故事的情感影響力。

我心裡的太陽影評心得

  除了主題曲,本作對背景音樂的運用也展現了高超的情感引導技巧。例如,在拓也初次接觸滑冰時,背景中響起的輕柔鋼琴曲如同冰面上流動的旋律,既描繪出拓也初嘗新事物的忐忑,又為他的內心增添了一份純真的喜悅。相比之下,小櫻與教練荒川之間的場景則多以低沉的弦樂烘托,暗示角色間關係的複雜性與情感的暗流。這些音樂設計以精準的節奏與音調,刻畫出角色之間既親密又疏離的情感張力,讓每一場戲都蘊含著更深層的心理暗示。此外導演也懂得「寂靜」的運用。在某些關鍵場景,導演選擇讓音樂暫時退場,取而代之的是環境的自然音效,讓觀眾得以沉浸在角色孤獨的內心世界中,進一步放大了人物情感的真實感與共鳴度。

我心裡的太陽線上看

◼️ 性別議題與社會隱喻的巧妙探討

  劇情以青春為表,實則在其敘事深處,對性別議題與社會隱喻進行了耐人尋味的探討。導演奧山大史在劇中展現了一種細膩而不直白的敘事風格,讓觀眾在角色之間的情感糾葛中,逐步發現性別刻板印象與社會期待如何影響他們的行動與選擇。這種隱而不露的處理方式,不僅使電影充滿層次感,也激發了觀眾對性別與個人自由的深刻思考。少年拓也在故事中的轉變,成為性別議題探討的主要載體。他放棄了父權社會中被視為陽剛象徵的棒球與冰上曲棍球,轉而投入社會認為偏陰柔的花式滑冰運動。這一選擇表面上只是青春期的好奇與愛慕,實則挑戰了性別角色的固定框架,傳遞出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非迎合他人期待的自由意識。導演巧妙地將性別的二元對立融化在角色的矛盾與成長中,讓每一個選擇都成為一面折射社會真相的鏡子,讓觀眾在感動之餘,不自覺地反思自身對性別與自由的理解。

我心裡的太陽NETFLIX

  另一方面,故事對教練荒川的描寫,進一步深化了性別與社會議題的探討。作為一名前職業選手,荒川的性取向以及他與另一位男性伴侶的關係,以自然的方式呈現,既不刻意隱藏,也不刻意渲染。這種處理方式讓觀眾逐漸意識到他的身份,同時也顯示出他作為成年人,如何在社會與個人之間取得脆弱的平衡。荒川的選擇不僅受到過去未能實現夢想的影響,也反映了他在性別刻板與社會壓力下的掙扎與妥協。而小櫻則作為女性角色,體現了另一種性別視角,或說社會刻板的視角。「讓男生做女生的運動,你很開心嗎?」她對教練、拓也的情感是相當複雜的,最後她的行為既是對社會價值觀的質疑,也是自己對老師仰慕之情的挫敗而懷疑。 

我心裡的太陽故事結局

◼️ 電影的淡雅表達不見得符合頻率

  儘管本作以其溫柔的情感敘事獲得了讚譽,但電影的敘事結構、情感的表達,以及議題的平衡展開,不一定符合每個觀眾的頻率。首先,敘事的節奏對於部分觀眾來說過於緩慢且不均勻,尤其是在前期鋪陳角色與情感時顯得冗長而缺乏有效推進。導演奧山大史採用低敘事密度的風格,旨在通過情感與氛圍的細膩營造來吸引觀眾,但這種手法對部分觀眾而言可能造成耐心的挑戰。其次,角色情感的刻畫雖然細膩,但對一般觀眾而言或許顯得過於含蓄甚至模糊。導演選擇以留白與暗示來呈現角色內心世界,這在增加作品解讀空間的同時,也可能讓部分觀眾感到疏離。因為一些關鍵情節的情感轉折,比如小櫻對拓也和荒川的情感變化,或荒川對拓也特殊關注的動機,並未得到充分展開或清晰解釋。

我心裡的太陽劇迷小鴨

  再者,導演傾向以微妙、隱晦的手法去探討性別刻板印象和自我認同,儘管呈現出一定的深度,但這種「點到為止」的手法可能削弱了議題的批判力,這讓一些觀眾認為電影的敘事缺乏力道,或是使角色的潛在衝突與層次感未能完全發揮。這也包含了導演對於結尾的處理風格,雖然導演試圖以開放式的方式呈現青春期的不確定性和角色的未來可能性,但這對於喜歡清晰結局的觀眾來說或許是一種遺憾,未能為人物情感與故事提供一個足夠有力的收束,導致觀後有種平淡、隔閡的感覺。不過以上並不是電影的缺點,而是觀眾的偏好或期待的不同而導致的觀感,反之若與導演的頻率相同,將能很享受本作帶來的溫陽般餘韻。

我心裡的太陽【懶人包】

  本作是一部既純粹又富深意的細膩作品,導演奧山大史以膠片質感的視覺語言,捕捉北海道雪景與角色情感的微小變化。從初雪覆蓋到春天解凍,冰雪成為角色成長與情感釋放的隱喻,鏡頭下的每一幕都蘊含深刻的情感層次,亦留存了人物情感的真摯與自然。電影以主題曲《My Sunshine》為核心,旋律與角色命運交織,增添了情感共鳴。此外,電影以柔和但不直白的方式探討性別刻板印象與社會隱喻,以細膩的互動鋪陳角色對性別與自由追求的理解。然而,敘事節奏的緩慢、情感轉折的含蓄以及議題的隱晦表達,可能對部分觀眾而言稍顯疏離。儘管如此,電影在視覺與情感表達上的深度,使其成為一部耐人尋味、值得深究的作品。

我心裡的太陽推薦

🍁其他寓意作品:LAST MILE:全面引爆魷魚遊戲2仇雲殺機


我心裡的太陽|My Sunshine|ぼくのお日さま|溜進我心的陽光

🎬上映時間:2024-9-20(2025-01-31於Catchplay+線上看)
🎬導演:奧山大史
🎬演員:池松壯亮、若葉龍也、越山敬達、中西希亞良

💛想看其他經典電影嗎?要訂閱貴貴的Disney+怎麼辦,這裡推薦串流共享平台【GoingBus】,照著呆毛君的教學及專屬優惠碼試試看!

我心裡的太陽上映

▶ 呆毛君最新IG動態和台詞語錄- Here 🤏
▶ 呆毛君以及呆呆狗的Line貼圖- Go  🤏
☀上述圖片來源出處:
(圖/自維基百科簡介)(圖/IMDb)(圖/政駒Pigeon釋出照片)(圖/宣傳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