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俠盜一號》《哥吉拉》大導蓋瑞斯愛德華全新幻動作驚悚鉅作。於美國首映後,在社交媒體上湧現絕佳好評,讚嘆是「大師級的原創科幻電影」,而《天能》的主角約翰大衛華盛更獲讚奉獻個人至今最佳演出。究竟本作《AI創世者》是否真是當代科幻神作?

💠 AI創世者【劇情重點】
在遙遠的未來,因為某日AI組織發動的核彈攻擊摧毀了洛杉磯,人類與A.I.人工智慧陷入激烈戰爭。隨後美國啟動了對人工智慧的獵殺計劃,前特種部隊探員賈許亞(約翰大衛華盛頓) 被招募執行刺殺「創世者」的關鍵任務,以阻止A.I.殲滅人類的終極武器。然而當他深入敵營的危險中心後,卻發現他必須摧毀的終極武器,竟是個擁有純真孩童外表的A.I.?
💠 AI創世者【必看亮點】
✅人工智慧的世界觀與公路旅程
本作背景設定在2065年的近未來,一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蓬勃發展的時代,甚至還出現了擁有人類皮膚和臉龐,以及自我情感的模擬人,儼然成為新的智慧種族。導演以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和身歷其境的氛圍,並捕捉出史詩般的壯麗場面和細膩的社會模式,使電影的每一幕都令人驚艷。再加上漢斯季默為本片量身打造的配樂,切合畫面的視覺,為觀眾打造出絕佳的視聽饗宴。導演在建構出引人入勝的世界觀後,讓人物在這個科幻世界中自由穿梭,設計一趟賽博龐克的公路之旅,引領觀眾跟著角色思索生命的意義。而在這趟旅程中,主角近距離觀察機器人和人類的相處方式,還有兩者之間的偏見和情感,甚至他們與動物、自然的互動。於此同時,這些觀察得到的想法、視角等細節,卻不見得一致,有時可能互相矛盾、牴觸,藉此反映了不同價值觀的存在。

✅約翰大衛與小女孩的情感互動
約翰大衛華盛頓(John David Washington)飾演的賈許亞,是一位充滿創傷又對人工智能抱持敵意的特種部隊。因為15年前的AI核爆炸斷了他的手腳、親人都因此死亡,促使他成為消滅機器人的臥底士兵;無奈在美國軍方的突襲下,又失去了自己在當地相戀且懷孕的妻子,可說飽受深陷人類與機器人戰爭的痛苦。雖然個人的演技未能達到與觀眾共鳴的地步,但他與名為「阿飛」機器小女孩的互動卻是流露深刻的情感,最後甚至令人心碎。剛開始因為一個是人類、一個是模擬人,兩人有著不同的背景和價值觀,卻在旅途中,他似乎將他對於妻子的愛移情到這位小孩身上。加上看著美軍對「新亞洲」的燒殺擄掠、無情地追殺他們,以及對機器人的深入了解,更使他原本仇視機器的想法逐漸改變。這樣的心境轉折,約翰大衛華盛頓詮釋得當,將一開始的憤怒轉變為遲疑、困惑,再到中間的接受、理解,以及最後的改變與守護,使片尾的橋段有了層次。角色英文名Joshua,在基督教故事中叫約書亞,結合劇中的苦難和尋找『造物主』的救贖,頗有引人對於宗教的深思。

這裡佩服詮釋仿生小女孩的瑪德琳尤娜韋爾斯(Madeleine Yuna Voyles),泰國及柬埔寨和德國混血的她與劇中「活佛」般的形象十分相近。將角色渾然純真的形象演繹地恰如其分,同時又懷抱廣大機器人的偉大理想,猶如純潔「救世主」的鮮明形象。加上電影中有關僧侶仿生人、西藏喇嘛印象、有關天堂的說法,都近一步昇華她作為全球機器人的精神象徵。她的演技在試鏡過程就受到劇組的肯定,不僅從數百名孩童中脫穎而出,還讓所有工作人員流下了眼淚,如此證明了其具有說服力和渲染力的動人演技。也因此與約翰大衛華盛頓創造出亮眼的角色互動,兩者相互在劇中提升彼此的動人真情。

✅人工智慧主題的三層意涵與反思
電影在人工智慧的主題下觸及了許多議題層面,也借鏡許多類似的科幻作品,並將之融合在其中。第一層是講述機器人對人類的反撲,像是《魔鬼終結者》、《駭客任務》、《機械公敵》,當機器人發展了自我意識,甚至比人類更加優秀的時候,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威脅,甚至取代人類?成為人類的警世預言。第二層是像《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A.I.人工智慧》等作品,圍繞著人工智慧與仿生人的議題,探討人類創造的機械生命,是否算是一種生物體。劇中一句台詞「It’s just a program.」貫穿整部劇情,以「編碼程序」為基礎的物種究竟是否具有人性?如果比人類更有情感,那麼人類又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他們。第三層則是猶如《變人》、《西方極樂園》,探索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追求生命學的真諦。

再者,延續著導演對人與機械的科幻主題,在一段史詩般的巨大格局下,其實也包裹著有關懼怕與誤解的反思。從劇情的發展中可觀察到,背後闡述著人類對不了解的事物容易產生敵意,而這份敵意反而窄化了視野的可能;更極端一點,就會如劇中的人類軍隊一樣,將對陌生之物的懼怕訴諸於武裝自己,想藉由優勢武力確保自己凌駕於其他之物,以免去自己的恐懼。但這樣封閉自己的作法、容不下世上有比自己更強大存在的想法,卻可能扭曲自己的價值觀,接連產生的偏見和誤解,將讓自己無法分辨真正的善惡,最後被自己所吞噬。導演透過主角找路回家的旅程,用另一個角度理解不同的事物,以充滿靈魂、細膩的筆觸拋出這道反思。

✅反戰思想與追求和平共存的理念
導演還在劇中精闢地描繪了在人工智慧框架下的反戰思想,反諷以美軍為代表的一方,總是作為主動發起攻擊、入侵他國的破壞者,而不是選擇先理解對方、解決衝突。姑且不論對方是否是有生命的群體,但他們的反抗確實不是為了統治世界,而僅是追求自由與活下去的權利。編劇刻意將故事背景設定在融合東南亞地區的「新亞洲」,無疑是隱射美軍對越戰的影響和做法,而人類的太空艦型武器「游牧者」,好比無情的轟炸機,摧殘無數個生命。作品中的反戰思想也引發演員的共鳴,約翰大衛華盛頓說:「這部電影的每個角色都會做出決定,無論是出於同理心還是自我保護,但我認為同理心是讓我們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最大要素,而且能讓愛持續下去。」總體來說,這部科幻驚悚電影融合了強烈的情感核心和反戰主題,並希冀能傳遞給我們追求和平共存的理念。

❎電影意涵雖深但劇情無法支撐
電影深刻地反映了人工智慧與人類關係的複雜性和道德困境,也包裝了現實中的文化與種族衝突。可惜的是,電影雖然試圖傳達深刻的意涵,但劇情的編寫卻不足以支撐這龐大的內容。就像導演之前的作品《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一樣,以其特效和世界觀的完美構建而著稱,但劇情內容卻是簡單通俗,不少內容交代上是輕描淡寫地解釋過去,這使故事顯得略嫌不夠扎實,缺乏細節上的說服力。再者,人物塑造方面也顯得不夠深入,人物故事有些鬆散,即使有一些情感戲份,但給予角色投入情緒的鏡頭有限,或是一閃而過,導致人機之間的情感碰撞總是覺得還差了一點。而且電影本身融合了很多科幻經典,像是《魔鬼終結者》、《銀翼殺手》、《變人》等等,試圖讓觀眾接觸劇情的弦外之音,但對於這些音符卻未能進一步考究,甚至創造新的議題或觀點,沒有超越經典是比較可惜的。

另外是電影宣傳上可能造成的預期偏誤。也許有部分觀眾會被誤導本片主打的是刺激的科幻戰爭,有滿滿的精彩動作戲和大場面,導致錯誤的期待而感到失望。但電影實則聚焦在人與機器生命的哲學探討、描繪人性的情感,以及衍生的種種議題,可說是以科幻包裝的劇情片。儘管如此,本作的世界觀相當的立體,給予很多細節供觀眾閱讀,而且特效和配樂很有誠意,特別是遊牧者的火力展示與煙火,整個畫面的規模是令人歎為觀止的。若將戰爭和特效畫面作為劇情文戲的點綴,其實是不錯的效果。
💠 A.I.創世者【評價結語】
本作建構出引人入勝的世界觀和公路之旅,並賦予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和身歷其境的氛圍,加上漢斯季默為電影量身打造的配樂,使電影充滿藝術,一種科技與文化底蘊交織的美感。演員約翰大衛華盛頓對於主角心境轉變的詮釋、瑪德琳尤娜韋爾斯對角色猶如活佛的純然演譯,以及兩人從陌生到培養親情般的真情互動,也是電影的亮點之一。電影在人工智慧的主題下觸及了許多議題層面,借鏡並融合科幻經典,從機器人發展自我意識的反撲可能、仿生人的道德議題及人性探索,再到生命意義和價值的哲學,鋪墊三層的意涵與探討。同時,在大格局的主題下也包裹著有關懼怕與誤解的省思,還有對反戰思想與追求和平共存的理念。可惜的是,電影意涵雖深,但劇情的編寫卻不足以支撐這鉅大的主題,包含劇情細節編排、人物故事塑造,以及對於議題未能深度挖掘或拋出新觀點,致使在觀賞後有股惋惜和落寞感。
特別推薦給:約翰大衛華盛頓、蓋瑞斯愛德華導演的粉絲,抑或喜愛科幻與人工智慧探討的題材,以及享受科幻視覺特效與世界觀的妳及你。

❤其他富意涵的科幻作品:沙丘|阿凡達水之道|芬奇的旅程|電馭叛客邊緣行者
A.I.創世者|The Creator
🎬上映日期:2023-09-28
🎬導演:《哥吉拉》蓋瑞斯愛德華(Gareth Edwards)
🎬演員:《天能》約翰大衛華盛頓(John David Washington)、艾莉森珍妮(Allison Janney)、《瘋狂亞洲富豪》陳靜(Gemma Chan)、拉爾夫伊尼森(Ralph Ineson)、馬克蒙查卡(Marc Menchaca)、《全面啟動》渡邊謙(Ken Watanabe)、《奇異博士》黃凱旋
📢 A.I.創世者有片尾彩蛋(片尾片段)嗎?
電影沒有片尾片段,不過電影的音樂很值得駐足品嘗,彷彿洗滌心靈的旋律與電影片尾的劇情相當符合,幫助觀眾沉澱思緒。

▶ 呆毛君最新IG動態和台詞語錄- Here 🤏
▶ 呆毛君以及呆呆狗的Line貼圖- Go 🤏
☀上述圖片來源出處:
(圖/自yahoo!電影簡介)(圖/The Creator IMDb)(圖/Disney影業釋出照片)(圖/宣傳網頁)
grea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