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執導,艾瑪史東(Emma Stone)、馬克盧法洛(Mark Ruffalo)與威廉達佛(Willem Dafoe)主演,絕對是今年最怪誕、奇幻的電影。揉合了超現實主義與諷刺寓言,其奔放、前衛的拍攝也掀起話題性,更榮獲2024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女主角、男配角、攝影、剪輯、配樂、藝術指導、服裝設計、化妝等11項入圍。

⭐可憐的東西【劇情重點】
本作改編自蘇格蘭作家Alasdair Gray的小說,講述了一位女子因古怪科學家的實驗而起死回生,雖有成人的軀體卻住著未成熟的靈魂。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她,不但行為舉止在社會眼裡格格不入,也不曉得世態的禮儀和規範。但在一場尋找真我的探險之旅之後,活出了屬於自己的真實樣貌。

⭐可憐的東西【寓意討論】
◼️第一層:女性自主的覺醒旅程
雖與《芭比》同樣描繪一位女孩在探索真實世界後,從中挖掘女性的自我以及對父權體制的批判,但本作更是在怪誕的筆觸下,毫無避諱甚至赤裸地對此做出詰問。尤其故事設定於19世紀,在保守的時空背景下使性別議題被加以放大,挑戰並諷刺根深蒂固的父權;更透過性探索與解放,直接了當或露骨地讓層層的性別桎梏顯形。在劇中,不難看出貝拉周圍的男性亟欲支配她,包含想獨佔她愛情的律師、覬覦她肉體的青樓客人,以及對她有控制慾望的將軍。而他們的支配手段從性能力、金錢,乃至掏出槍威脅,無一不透露蠻橫霸道的父權思維。但故事藉由貝拉這個角色,還有她向外探索世界的過程,傳遞出女性意識的覺醒,鼓勵我們應擺脫舊有的思想束縛和陰影,並奪回應有的自主權。其中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在一場晚宴中貝拉拒絕任何一位男性引導她方向,而是堅持舞動出屬於自己的舞步,哪怕不協調又詭異,就是要依循著自己的韻律。

「我發現我只是忌妒有男人跟你在一起,而不是外人對你的道德中傷。那是你的身體,貝拉貝斯特,你有權自由運用。」
◼️ 第二層:探索生而為人的意義
那麼這是一部女權電影嗎?我想本作欲探討的範疇遠遠不僅如此,還有探索生而為人的意義。藉由貝拉這位角色的視角,以一種奇幻、怪誕又具衝擊性的方式,引領人們重新思索這個世界;或說身為人類,應用什麼樣的方式活著、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世界。起初,貝拉只是在單調的黑白世界中活著,遵循著指示在受限的框架下活著,但隨著她決心探索世界,此時的畫面開始變成彩色,甚至沐浴在色彩斑斕的天空之下。這象徵著她不再受限於社會框架,包含科學家給她安排的環境、上流社會的禮儀規範、一般的世俗眼光,並踏出舒適圈、探索並學習新的事物。這不禁引人思索:何謂自由?何謂活著?若貝拉從未經歷這場冒險,那麼她始終是個「實驗品」,無法獲得自由意識,更無法體驗活著的感受。

「有一個世界能享受、遊歷,目的就是要讓人進步、成長。」
但當然,在體驗世界的過程中,不見得每個時刻都是美好的,也有糟糕甚至痛苦的一面。當貝拉和鄧肯在豪華遊艇的旅行中來到一個中繼站:亞力山卓,見識到了富麗堂皇的高塔下,有著猶如人間煉獄般的貧民窟,得知世界有貧苦、有疾病、有傷痛,看不到的背後更有貪婪和現實的一面。但正如劇中老鴇所說的話:「我們必須工作、必須賺錢,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體驗一切。不只是好的方面,還有有墮落、恐懼、悲傷,那我們就能理解世界。等我們瞭解了世界,世界就是我們的,你的世界才會是完整的。」這部無疑也是關於「生命探索」的電影,鼓勵人們真正地去體驗這個世界,反思生命的本質與真諦,不論好與壞都是擴充體悟的一部份;同時也要明白,保持著自我去活著是多麼美麗的一件事。

「我們需要不斷體驗,不只是好事,還要屈辱、恐懼、哀傷,那我們就能理解世界。等我們瞭解了世界,世界就是我們的。」
◼️第三層:自由意志與神學暗喻
從文本來看,是改編自蘇格蘭作家Alasdair Gray的同名小說,背後有鮮明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影子,從一名死而復生的「造物」展開。威廉達佛飾演的葛溫博士(Dr. Godwin Baxter),其名字中便有「God」的字語,也被貝拉稱為「神」,這不免讓人聯想到上帝創造「夏娃」的聖經故事。葛溫創造了貝拉,也為她建立了伊甸園,最後貝拉吃了禁果(情慾)後離開; 而面對貝拉主動提出要離開,葛溫雖然不願意,但還是基於對她的愛而讓她踏上旅程。這橋段意指了上帝賦予人有自由意志,使其無法完全掌控人、也無法阻止人類經歷苦難,但也讓人類有自由的機會,並尊重人的意志。如此,既然神包容人的自由意志,那麼人類彼此之間更不應該存在支配的關係、或是踐踏自由意志的意圖,因為這是神聖而寶貴的權力。

「我發現活著很美好。」
⭐可憐的東西【評價結語】
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利用趨於魔幻的藝術設計、古怪但具啟發性的配樂、風格獨特的攝影、大膽而獵奇的劇情設定,為觀眾帶來極其荒謬卻又趣味橫生的故事。當然,艾瑪史東(Emma Stone)的演技更是突破,出色地詮釋出不受限於規範又保有童稚靈魂的特質,以及不同劇情階段所展現的人物層次;怪奇的肢體語言和天真異想,更彰顯出角色不在乎他人眼光、勇於突破框架的精神。而在看似怪誕的文本背後,其所包裹的思辨和哲學無所不在,藉由貝拉無與倫比的冒險,挖掘女性自主的覺醒和思想解放,再到探索生而為人的意義及生命可能,最後一層則是有關自由意志與神學寓意。一切的感官衝擊不但令人大開眼界,還帶來韻味由長、深刻無比的反思。
特別推薦給:艾瑪史東的粉絲,抑或對性別、哲學等議題、社會批判題材有興趣的影迷,以及想探究風格極具特別、令人瞠目、奧斯卡等級作品的你及妳。

🍁其他社會諷刺電影:夢行者保羅|芭比|千萬別抬頭|水泥烏托邦
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
🎬上映日期:2024-02-08
🎬導演:尤格藍西莫 (Yorgos Lanthimos)
🎬演員:艾瑪史東(Emma Stone)、威廉達佛(Willem Dafoe)、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拉米尤瑟福(Ramy Youssef )

▶ 呆毛君最新IG動態和台詞語錄- Here 🤏
▶ 呆毛君以及呆呆狗的Line貼圖- Go 🤏
☀上述圖片來源出處:
(圖/自維基百科簡介)(圖/Poor Things IMDb)(圖/探照燈影業釋出照片)(圖/宣傳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