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宮崎駿首部真正意義上的動畫長篇電影,《風之谷》不僅奠定了他日後在動畫界的地位,更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創立起點。1984年上映時,本作在日本掀起轟動,成為當年日本影壇的重要話題。其後更在國際影展大放異彩,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9%,IMDb評分8.0,許多影評人將其譽為「最具深度的動畫電影之一」!

⭐風之谷【劇情重點】
講述了一個千年後的未來世界,因為「火之七日」戰爭導致人類文明毀滅,大地被有毒的「腐海」覆蓋,而僅存的人類則在少數未被污染的地方生存,「風之谷」便是其中一塊淨土。當中有一則古老的預言:「藍衣人將降臨金色草原,為人類帶來希望」,深陷兩大國戰爭牽連的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該如何停止這場即將而來的戰火呢?

⭐風之谷【觀影重點】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以其豐富的世界觀與深刻的人文關懷,探討了多重寓意深遠的主題,至今仍能引發觀眾共鳴。以下是本片的3大核心主題解析↓
◼️ 人類與自然間的關係與平衡
這部電影以一個被污染與戰爭蹂躪後的世界為背景,透過「腐海」這片充滿毒氣與巨大昆蟲的森林,呈現出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生態體系,而人類在這個世界中顯得格外脆弱。這樣的設定並非僅是科幻式的世界觀建構,而是宮崎駿對於人類如何對待自然環境的深刻隱喻與反思。腐海最初被人類視為敵人,因為它的擴張威脅著人類僅存的生存空間,然而,主角娜烏西卡透過自身的觀察與探索,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真相—腐海並非破壞世界的元兇,而是大自然自我修復的機制。它吸收了人類過去的戰爭所殘留下的毒素,透過植物與菌類的作用將大地逐步淨化,使其重新恢復生命力。在這個過程中,巨大的昆蟲—特別是王蟲,則扮演著守護這片森林的角色,防止人類對其進一步破壞。然而,絕大多數人類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他們選擇視腐海為威脅,並試圖以武力或科技將其消滅,殊不知這種行為只會加速自身的滅亡。

宮崎駿在本片中,透過娜烏西卡與其他角色對腐海的不同態度,明確展現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一方面,以多魯美奇亞王國為代表的人類勢力,認為自然界的變異與擴張是對自身生存的威脅,因而試圖用巨神兵等強力武器來「征服」腐海,希望恢復過去人類主宰世界的榮景;另一方面,娜烏西卡則代表著另一種思維,她不認為自然界的變化是敵對人類的,而是選擇用理解與共存的方式來面對腐海,甚至願意犧牲自己來平息人類與王蟲的衝突。這兩種觀點的對立,正好對應了現實世界中人類面對環境議題時的不同選擇—究竟我們是要透過暴力、科技與開發來強行改變自然,還是應該尋求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方式?

宮崎駿的環保意識在這部作品中展現得尤為鮮明,並且具有高度的現實指涉性。他並沒有將自然描述成一個溫和而美好的存在,反而透過腐海的毒氣、巨大昆蟲的威脅,以及人類對其本能的恐懼,呈現出一種「大自然不會以人類為中心」的觀點。這與現代社會的環保論述有所不同,許多環保倡議者傾向於將自然美化,認為只要人類願意保護環境,大自然就會回報我們,但宮崎駿的觀點更為殘酷也更為現實—自然界有它自己的運行法則,它不需要人類的「保護」,而是人類需要找到與自然共生的方法,否則最終會被淘汰。這樣的世界觀在電影中透過娜烏西卡的發現與選擇具體化,當她進入腐海底部,發現其中的水源竟然是純淨無污染的時,她驚覺腐海的真正作用並非毀滅,而是再生。這個片段不僅是劇情上的轉折點,更是宮崎駿對於環保議題的最強烈陳述—當我們認為大自然是敵人的時候,是否曾經停下腳步,去理解它真正的運作方式?當人類急於利用科技去改變環境時,是否曾思考過這些變革的長遠後果?

◼️ 反戰哲思與人性探索的議題
談及宮崎駿的作品,「反戰哲思」與「人性探索」一直是他想著墨並發人深省的核心議題。他在劇中描繪了一個因「火之七日」戰爭而步向毀滅的世界,人類文明的殘骸遍布荒野,而倖存者們卻仍無法擺脫對戰爭與權力的執念,繼續在衰敗的土地上爭奪資源與生存空間。這樣的敘事結構並非單純的末日想像,而是對人類歷史中無休止的戰爭循環與破壞性野心的強烈批判。宮崎駿並未將戰爭單純描繪為正義與邪惡的對立,而是透過多方勢力的衝突,展現戰爭的本質—它從來不只是敵我對峙,而是一場基於恐懼、報復、權力慾望與錯誤認知的惡性循環。

電影中的多魯美奇亞王國代表著軍事擴張與帝國主義,他們以強大的武力侵略風之谷,企圖奪取巨神兵,將其作為終極武器來控制世界。這樣的情節安排,無疑是在暗示現實世界中不斷發生的軍備競賽與戰爭擴張,人類總試圖透過更強大的武力來維持所謂的和平,卻往往導致更嚴重的衝突與毀滅。與此同時,培吉特的報復行動則揭示了戰爭如何使受害者轉變為加害者,他們為了復仇,不惜引發王蟲暴動,意圖以更大的災難來擊潰敵人,卻未曾思考這樣的行為最終將摧毀自身。這樣的敘事讓人聯想到人類歷史上無數場戰爭,從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到現代社會仍持續存在的種族、宗教與國際衝突,都體現了宮崎駿所描繪的戰爭模式—它並非來自於單一的惡意,而是源於人類根深蒂固的恐懼與自私。

娜烏西卡的角色在這場戰爭中則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她不屬於任何一方的軍事勢力,卻以理解與愛的方式試圖終止這場惡性循環。她不認為王蟲是可怕的怪物,也不將敵對國家視為必須消滅的敵人,而是選擇傾聽、溝通,甚至願意犧牲自己來阻止王蟲對人類的報復。這樣的角色設計,挑戰了傳統戰爭敘事中的「英雄」概念。娜烏西卡並非透過力量或戰略取勝,而是透過共情與智慧改變了戰局,這與現實世界中推動和平的方式形成鮮明對比,人類歷史中的大多數領導者選擇的是以武力壓制對立方,而非嘗試理解衝突的根源。宮崎駿在這部作品中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真正的勝利是來自於擊敗敵人,還是來自於消弭戰爭的根源?娜烏西卡的選擇無疑給出了答案,和平不是透過戰爭來實現,而是透過理解與尊重。

◼️ 女性柔而堅的力量與領導力
劇中,娜烏西卡作為核心角色,不僅代表著人類與自然和解的希望,更體現了「女性的堅韌」,這使她成為動畫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角色之一。宮崎駿向來以塑造強大的女性角色聞名,而娜烏西卡正是這一理念的極致體現,她的堅韌不僅來自於身體上的勇敢與戰鬥能力,更來自於精神上的成熟、智慧與無私奉獻。她是一位真正的領袖,並非因為繼承王位,而是憑藉自身的信念、決心與行動力贏得眾人的信任與尊重。

娜烏西卡的領導力首先展現在她對風之谷人民的保護與奉獻,她不僅深諳戰鬥技巧,能夠獨自馴服兇猛的生物,也懂得如何安撫民眾的恐懼,並在危機中保持冷靜,迅速做出決策。當多魯美奇亞軍隊侵略風之谷時,她雖然悲痛於父親的逝世,但並未因個人情感而失去理智,而是選擇忍辱負重,接受俘虜的命運,來換取風之谷的生存機會。這樣的決策展現了她身為領袖的成熟與智慧,不以情緒驅動行動,而是以整體福祉為優先考量。與此同時,她的堅韌也來自於她對真理的探索精神,當其他人對腐海充滿恐懼與誤解時,她選擇深入其中,親身研究,最終發現腐海的真正意義,並透過自己的努力試圖改變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這種不屈不撓的求知精神,使她不僅是風之谷的公主,更是一名真正的變革者。

值得注意的是,娜烏西卡的強大並非來自於傳統男性化的權力模式,她並不是透過武力征服敵人,也不是依賴外部的權勢來獲得影響力,而是透過她的同理心、理解與堅持來贏得所有人的尊敬。她能夠與王蟲溝通,理解它們的痛苦,甚至在最危險的時刻選擇犧牲自己,以身軀阻擋王蟲的暴怒,這種行為展現了一種截然不同於傳統英雄敘事的力量,她的領導力來自於溝通與包容,而非征服與壓制。這與許多傳統男性英雄的形象形成強烈對比,她並非憑藉蠻力改變世界,而是以智慧與情感建立橋樑,這種「柔而堅」的特質,使她成為宮崎駿筆下最獨特的女性角色之一。

宮崎駿在本片中也透過其他女性角色進一步強調女性的多面性,例如多魯美奇亞的庫夏娜公主,她代表著另一種形式的女性力量,她身處殘酷的軍國體制之中,選擇以武力與果斷來維護自身的權力地位,這與娜烏西卡的領導方式形成鮮明對比,但同樣展現出女性在不同環境下所能擁有的影響力。這樣的角色安排,突顯出宮崎駿對女性角色塑造的獨特性,他並未將女性局限於單一的形象,而是讓她們擁有複雜的個性、不同的價值觀與影響世界的方式。

⭐風之谷【懶人包】
宮崎駿的《風之谷》透過深刻的世界觀與角色塑造,探討了人類與自然、戰爭與和平、女性領導力等多重議題。影片中的「腐海」象徵大自然的自我修復機制,反映人類對環境的誤解與對抗,而娜烏西卡則代表理解與共存的希望。電影強烈批判戰爭的無止境循環,展現權力與復仇如何驅使人類走向毀滅,娜烏西卡以非暴力的方式打破這一宿命,體現真正的和平理念。此外,娜烏西卡作為女性領袖,不依賴武力,而是憑藉智慧、勇氣與共情贏得尊重,展現「柔而堅」的領導力。她與庫夏娜公主的對比,突顯女性在不同環境下的影響力與多元形象。《風之谷》不僅是一部奇幻冒險動畫,更是一則發人深省的寓言,提醒我們反思環境保護、戰爭倫理與女性價值,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其他日本細膩作品:我生活的兩個世界|我的完美日常|線畫出的我|
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Kaze no tani no Naushika
🎬上映時間:2025-03-06台灣重映
🎬導演:宮崎駿
🎬演員:島本須美、納谷悟朗、松田洋治、榊原良子
💛想看其他經典電影嗎?要訂閱貴貴的netflix+怎麼辦,這裡推薦串流共享平台【GoingBus】,照著呆毛君的教學及專屬優惠碼試試看!

▶ 呆毛君最新IG動態和台詞語錄- Here 🤏
▶ 呆毛君以及呆呆狗的Line貼圖- Go 🤏
☀上述圖片來源出處:
(圖/自維基百科簡介)(圖/IMDb)(圖/甲上娛樂釋出照片)(圖/宣傳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