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筋急轉彎2

影評《腦筋急轉彎2》你發現細節了嗎?電影三幕結構剖析成長歷程

🏆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殊榮的《腦筋急轉彎》睽違9年終於推出續集了!《腦筋急轉彎2》強勢回歸,上映後獲得一致好評,爛番茄獲得了92%的新鮮評價、觀眾評分高達96 %,全美首週票房超越《沙丘:第二部》。皮克斯通過充滿智慧和感動的結局,再次證明在動畫電影領域中的卓越地位。

腦筋急轉彎2電影海報

腦筋急轉彎2【劇情重點】 

  劇情透過主角萊莉進入青春期的狀態,並藉由萊莉面臨畢業後即將與好友分離、迎來中學生活,以及渴望獲得學姊認同等挑戰,腦內除了原先班底,也加入了阿廢、阿羞、阿焦、阿慕這幾個新情緒!而首度感受到新情緒的萊莉也因此變得不知所措……。

腦筋急轉彎2影評心得

腦筋急轉彎2【電影亮點】

文本傳遞出深刻的成長主題,能從電影的三幕結構呼應其背後的自我成長歷程↓

◼️ 第一幕:青春期的變化、自我懷疑下的焦慮

  電影開頭接續第一集的五個初始情緒:樂樂、憂憂、怒怒、厭厭和驚驚,他們各自擁有獨特的個性和職責,共同維持著主角萊莉的情感平衡。但隨著萊莉踏入青春期,迎來了更多複雜的情緒加入:分別是阿焦、阿羨、阿羞和阿廢,這幾個代表焦慮、仰慕、羞澀、倦怠的狀態。新角色的加入並非僅僅是簡單的角色擴充,而是對青春期情緒變化的一種具象化描繪。電影通過幽默和細膩的動畫表現手法,使觀眾能深刻感受到每種情緒的存在和影響。因為隨著成長,我們將揮別童年的單純與直接,相較之下情感世界更加敏感、多變且脆弱。正因為如此,從青春期的階段開始,我們的身心變得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心理癥結(Impostor Syndrome)。因為此時的我們,要被迫面對新的環境和挑戰、有更多要考量和煩惱的點,這些都難免讓我們心生一定程度的焦慮之情,這也是為什麼第二集會從「阿焦」奪權出發。

腦筋急轉彎2評價

  與此同時在這個階段中,我們受到同儕的影響很大,如劇中主角『人格群島』的變化,「友誼島」明顯取而代之佔據主要的位置。而且,我們也開始學著把不堪的記憶拋諸腦後,而有劇中所謂的『拋到腦後區』(Back of the Mind);另外也嘗試『壓抑』自己的情緒,正如劇中舊情緒被關在瓶子的環節一樣,開始變得不敢輕易透露自己的心聲;而為了符合同儕或社會的期待,也把曾經的往事關進不可告人的『祕密庫房』裡,甚至諷刺起自己明明喜歡的東西,造就『機車谷』(Sarcasem)。然後面對危機則讓我們煩惱到輾轉難眠,不自覺地焦慮到讓心智工在『戰情室』裡拼命構想如何對應挑戰和模擬可能性,以及從『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中尋求解決之道。當然,被迫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對過去的懷舊之情也油然心生,「念舊嬤」不時出來。上述這些設定,皮克斯動畫組將之具現化地描繪出來,對於長大過的我們特別有共鳴。

腦筋急轉彎2好看嗎

◼️第二幕:快樂越來越難,失衡導致焦慮風暴

  在劇情的第二幕裡隨著阿焦的控制加劇,萊莉開始失去對自我的掌控,這反映了萊莉內心的掙扎,因為在這百感交集之下,新舊情緒相互衝撞、競合,甚至重新組建我們內心的自我意識(self-cognition)。舊的情緒小隊深信「I’m a good person」,但新的情緒小隊則主張必須用新的意識「I’m not good enough」才能鞭策萊莉有危機意識,進而適應新生活。雖然阿焦的立意是良善的,為了融入學姊的圈子、獲得肯定,催生她慢慢和原本的朋友遠離,也逐漸失去了自我、感受到一個全然陌生的自己。最後隨著肩上的重擔日益增加,焦慮被碩大的壓力所快速堆疊,最後成為失控的『焦慮風暴』(Anxiety Disorder)。這引起我們的共感,我們又何嘗不是呢?現實總是沒那麼順遂,甚至引發各種生活上的連鎖反應,導致我們有一段時間可能就會跟萊莉一樣,被情緒的浪潮所淹沒。

腦筋急轉彎2線上看

  這讓我們隨著成長,越來越難感受到快樂,正如劇中的台詞:「我不知道該如何停止焦慮,也許成長的代價就是,你不再總是快樂。」在拯救萊莉信念的旅途中,樂樂她完全崩潰了,並坦承:「你們知道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有多困難嗎?」這是真實的面貌也是人生的縮影。在成長過程中要面對社會的種種挑戰與挫折,拖著所有情緒負擔,容易讓自己遺忘:怎麼樣才能讓自己開心。從另一個角度,電影深刻地探討了記憶與『自我認同』(self-identity)的關係,連結到「要成為怎樣的人」。雖然樂樂在過去替萊莉打造一個「我是一個好人」的自我意識,不過這是特意篩選過的記憶所組成的,暗示著人們只想看到自己好的一面,不願意接納那個不夠好的自己。但正因為刻意把那些失敗的記憶埋葬,使自己缺乏因應挫折、轉化失敗的學習機會。然而,人生不可能不犯錯,更不可能永遠處於完美,過度固著於否認負面的一面,終究會引發嚴重的失衡

腦筋急轉彎2netflix

◼️ 第三幕:學習接納並釋懷,擁抱每個自己

  接續前段的內心風暴與失衡,我們發現樂樂在一定程度上重演了第一集的錯誤,儘管她已經學會讓萊莉釋放各種情緒,但在塑造「自我意識」時卻忽略負面的感受與經歷。其實,那些失敗記憶同樣也有助於人格的養成,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不足。另方面,阿焦則是走火入魔地讓萊莉扭曲原本的自我,聽到樂樂說的一句「放手吧」才意識到,原來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無法控制、不盡人心的時刻。而真正的長大並非掌控一切事物,有時學會放下也是種重要的成長。隨著記憶球重新回歸,情緒們放手讓萊莉成長後,意識突然自己重新長出新的自我認知:「我自私也善良,我很害怕但也很勇敢,我很軟弱但也很堅強…」。這一刻的情感釋放意味深長,它不僅象徵著萊莉內心的解脫,也傳遞出一個重要的信息: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接納自己的所有情感,包括那些不完美和令人不安的部分

腦筋急轉彎2追劇小鴨劇迷

  電影透過這些情緒角色,立體化人們矛盾、複雜、多重的一面。呈現出當人面對新情緒時,人們也許一開始會不適應,新舊情緒甚至會開始在腦中打架,但我們終將了解到所謂的長大,是學會接受自己內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儘管我們不再總是快樂,卻擁有了更多的包容力,懂得去面對和處理情緒的洪流,並經由各式各樣的經歷,不斷塑造新的自我意識,不只有「良好」的面向也有「不夠好」的一面。其實,勇敢接納自己的所有面向,就像結尾所有情緒互相擁抱一樣,是一件很美麗且耀眼的事。各種情緒都有其存在意義,樂樂引領我們體會生命的美好,阿焦幫助我們防範未然,其他情緒小夥伴也同樣各司其職。最後,電影在尾名單裡獻給大家一句話:「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our kids. we love you just the way you are.」(這部片獻給我們的孩子,我們愛你最真實的樣子。)

腦筋急轉彎2dcard

腦筋急轉彎2【結語】

  《腦筋急轉彎2》通過電影三幕的劇情發展,從情緒的變化與矛盾,到最後的理解和整合,完美地詮釋了人們成長的真諦。第一幕新角色的加入正是對青春期情緒變化的捕捉,揮別童年的單純,同時揭示了同儕影響,敏感的情感世界使我們變得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心理癥結。第二幕隨著阿焦的控制加劇、新舊情緒的競合,伴隨著越來越難感受到快樂的成長歷程;同時也深刻探討了記憶與自我意識的關係,以及過度否認負面經驗所導致的失衡,進而導致『焦慮風暴』。最後第三幕則代表『擁抱全部的內在』,懂得接納自己的不足並學會坦然釋懷才能找回自我,因為無論是多麼複雜、矛盾的情感或經驗,都是成為自我的一部份。片尾的獻詞「我們愛你最真實的樣子」完美地總結了這故事,讓觀眾在歡笑與淚水中重新思考自我和情緒的意義

腦筋急轉彎2ptt心得

🍁其他心靈動畫:再見機器人蒼鷺與少年元素方城市藍色巨星鈴芽之旅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頭腦特工隊2|玩轉腦朋友2

🎬上映時間:2024-06-13
🎬導演:凱爾西·曼恩 (Kelsey Mann)
🎬演員:愛咪·波勒 (Amy Poehler) 配音 樂樂、菲利斯·史密斯 (Phyllis Smith) 配音 憂憂、劉易·布萊克 (Lewis Black) 配音 怒怒 、托尼·海爾 (Tony Hale) 配音 阿焦、麗莎·拉琵拉 (Lisa LaPira) 配音 阿廢、瑪雅·霍克 (Maya Hawke) 配音 阿羞、阿尤·艾德維利 (Ayo Edebiri) 配音 阿慕

💛想回溫第一集《腦筋急轉彎》嗎?要訂閱貴貴的disney+怎麼辦,這裡推薦串流共享平台【GoingBus】,照著呆毛君的教學及專屬優惠碼試試看!

腦筋急轉彎2深度解析意涵

▶ 呆毛君最新IG動態和台詞語錄- Here 🤏
▶ 呆毛君以及呆呆狗的Line貼圖- Go  🤏
☀上述圖片來源出處:
(圖/自維基百科簡介)(圖/IMDb)(圖/迪士尼影業釋出照片)(圖/宣傳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