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日本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曾經被美國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評價為「最具情緒渲染力、令人反思的電影之一。」,英國電影雜誌《Empire》評價其為「前十大最令人心情沉重電影」排行榜的第六名。由此可見本作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螢火蟲之墓【大綱簡說】
昭和20年的那個夏天,這對兄妹留下一段讓人感傷落淚的故事… 太平洋戰爭已進入尾聲,戰火波及到日本本土,百姓開始過著躲避空襲的緊張生活。男孩清太與四歲大的妹妹節子,在一次空襲事件中與母親走散,最後落得只能投靠遠房親戚,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然而,兄妹倆的生命,也如同螢火蟲一閃一滅般,正逐漸慢慢消逝……

▲ 博客來圖書:螢火蟲之墓 原作(野坂昭如半自傳作品)
螢火蟲之墓【簡短心得】
💠作品前言
本作原是日本小說家野坂昭如老師創立的半自傳小說,後來於1988年由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勳老師改編成動畫電影。劇情主要是敘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兩兄妹,在亂世中拼命活下去的故事。本作採用倒敘的手法,由少年清太敘述自己死於車站內的事實,隨後在讓清太與妹妹節子追憶過去,讓觀眾們將目睹他們的一生以及因何而死的悲哀。《螢火蟲之墓》曾經被美國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評價為「最具情緒渲染力、令人反思的電影之一。」

💠亮點解析
✅感覺沉重
催淚、感人,是許多人看完本部後的感覺,但對我來說,其寫實與悲劇故事的重量反而讓我有股喘不過氣般的沉重,悲哀無奈的氛圍大過於動人的情緒。在劇中,也鮮少看到劇中的角色痛哭流涕或聲嘶力竭,相反地,情緒是非常壓抑的。當主角清太看到渾身纏滿了紗布的母親、得知母親死訊並被抬走後、看著外頭滿佈的瘡痍與屍體、阿姨對兄妹倆的日漸刻薄,都一直隱忍未言也未留下眼淚,直到節子以埋葬螢火蟲祭悼母親時,他才終於落淚。也許是在妹妹面前必須堅強、也許是希望自己承受一切悲傷,抑或身為軍人之子必須撐住,所以他大部分都是強顏歡笑,在此之下,電影整體的情感表達是矛盾弔詭的,在悲劇瀰漫下的苦中作樂。直至堆疊而來的悲劇使他感到麻木,最後節子死去,只有靜靜地看著火燒著屍體…

清太一直希望作為哥哥的身分能夠在戰火中給妹妹一個溫暖的支撐,所以一開始也不願讓妹妹知道母親的死訊,而一直給予其希望;同時也不斷地想盡辦法逗妹妹笑,不論是那拉單槓的孤影、餵妹妹吃水果糖、賞螢火蟲的飛舞、海邊的恣意追逐,還是自己尋建棲身之所,都是為了妹妹的笑顏。此外,清太沒去找工作也許是捨不得離開這位妹妹吧,深怕離開身邊的期間,又遭逢空襲,在母親過世與父親音訊全無下,妹妹是唯一的家人;反過來說,清太一直保護妹妹,於此同時妹妹對哥哥的依賴也讓自己有了活下去的動力。

✅反戰人性
雖然作者僅是單純想呈現戰火下的寫實故事,但反戰的寓意深深烙在觀眾的心中,且相較於一般電影都是從軍事者的視角出發,本作以戰火孤雛的平民作描寫,更能了解受害者的聲音和無奈,而且是非常深刻的烙印,更添了悲情色彩。從故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清楚看見戰爭的無情、血腥、悲哀,人們被摧毀的並非只有物質上的事物,戰火下連心靈也因此被摧殘而改變。

在那樣有戰火又糧食不足的背景下,人人自危,也顯露出各自為了生存的本性,雖然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求生之道,不過在作者筆下大膽而真實的敘述反而更加逼真。像是阿姨對兄妹倆越來越嫌棄的態度、自同齡孩童的惡意歧視、果農毫不憐憫的毆打、無法體會節子沒錢吃飯而生病的醫生,一再反映出戰爭下的殘酷人性。當然身處在和平世代的我們沒有資格批評,誰能保證同樣的時空背景下我們依然能保持的人性之善,捨身取義呢?或說,即便行一日之善,像幫節子買木屐的姊姊、慷慨出售廚具的農人,抑或最後在車站施捨餐食給清太的路人,萍水相逢的偶然施恩,最終仍無法挽回這場悲劇。

片尾,看到臨終都沒有一頓飽飯吃的妹妹氣絕、眼神空洞的清太在火車站路旁淒絕而終,相信觀眾目睹這兩個人堅強的生命泯滅於最後一刻的淒涼,肯定相當感慨那個時代平凡無辜大眾的悲情命運,同時反思戰爭給人類帶來的不可磨滅的遺憾與傷痛。

✅象徵意涵
《螢火蟲之》的日文書名是《火垂るの墓》,雖然「螢」和「火垂」日文發音一樣,但野坂昭如老師特別用「火垂」這個字眼,代表的正是星星落下的煙硝戰火,象徵痛恨空襲的意涵。老師他說:「戰爭把人變成了畜生」,因此原本被認為是指「螢火蟲」的字眼,現在片名「火垂る」被重新解讀成「戰火不斷」的含義,可謂相當切合故事的悲哀。歷經三十年,不久前網路上盛傳《螢火蟲之墓》的海報在「調亮」後可以看見夜空中的一架轟炸機,讓人瞬間起了雞皮疙瘩,原來,海報上兄妹兩人上頭的細長光點,不是地面上的螢火蟲,而是無情的戰機所投下的火彈,再次印證早在90年代日本人謠傳的說法。
此外,螢火蟲在日本人心中也是象徵人們的靈魂,甚至有不少傳說也認為,螢火蟲是死去之人的靈魂所變的。確實,螢火蟲有一種空靈的感覺,漆夜中靜靜地四處飄動,像黑暗中的燈塔一樣閃爍,而古代靈魂被描述為一顆漂浮、搖曳的火球,正與螢火蟲的表現相似,故《螢火蟲之墓》的開頭與結局,畫面也呈現出清太與節子的靈魂現身,從細小的光影站起他們的身軀。記得片中,有幕是妹妹節子不小心太用力而捏死螢火蟲,以及在牠們作為燈光照亮兄妹的一晚後便死去,也意涵了人的生命在戰爭下何其不堪、渺小、脆弱,正如螢火蟲一樣,短促的生命隨即消逝無蹤。
另一都市傳說是,《螢火蟲之墓》的結局,又回到清太與節子的靈魂,兩人微笑著吃著糖果,並坐在山丘上遙望著神戶這座城市。不過此時的城市,已不是斷垣殘壁或過去的建築,而是現代的都市樣貌。故有人盛傳,兩兄妹的魂魄一直存在著,而且除了他們,其實戰時無家可歸的亡魂都還在各個角落遊蕩,沒有歸處只能遊蕩人間、看著我們,不禁突然背脊發涼。

💠總結與推薦
這部作品可謂詳實揭露戰爭對年輕生命的滲透侵蝕,無疑是一部令人心情沉重的電影,二戰的背景、敵機的轟炸、物質的匱乏、飢餓的威脅、親情的淡漠、脆弱的生命,再再透露戰爭的無奈與哀慟。雖然是部動畫,但更是寫給大人反思的故事,不論是戰爭的本質或是人性的探討,以及生命的脆弱,都是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思考的,如此才能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
本作推薦的族群:吉卜力工作室作品的鐵粉、高畑勳老師的粉絲、想見識戰火下的殘酷與反思,以及寫實動畫的經典作品的你及妳。

螢火蟲之墓 火垂るの墓 grave of the fireflies
上映日期 : 1988年4月16日 於日本上映
類型:戰爭寫實、悲劇故事、人生哲理
製作:吉卜力工作室
原作:野坂昭如
導演:高畑勳

◎作品題外話:真人版作品
該部作品曾於2008年7月5日以真人版電影的形式公開上映,由日向寺太郎執導,劇中場景皆在兵庫縣拍攝。另外早在2005年也曾推出單集的電視劇。

☀ 上述圖片來源出處:(圖/自Yhaoo!電影電影介紹與簡介)(圖/自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 )(圖/自螢火蟲之墓 IMDb官網海報)圖/自火垂るの墓製作委員会)(圖/螢火蟲之墓 |維基百科)(圖/吉卜力工作室:火垂るの墓)




Excellent write-up
Outstanding feature